第264章 武周结束_曝光历代皇帝六维图,老祖宗慌了
笔趣阁 > 曝光历代皇帝六维图,老祖宗慌了 > 第264章 武周结束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264章 武周结束

  第264章武周结束

  大唐·高祖时期

  “朕要杀了他!”

  “杀了他!”

  看着天幕,李渊愤怒的拍着床榻!

  什么时候我大唐还能让人屠了?!

  区区契丹,还敢屠我大唐州县!

  你这是取死有道!

  “给二郎下旨!朕要灭了契丹!”

  李建成无奈给李渊倒杯水。

  阿耶啊,别发疯了。

  ……

  大唐。

  李世民环抱双臂,一言不发。

  这是你能怪契丹吗?

  这是国主无能啊!

  武氏啊……不能留在大唐了。

  至于说杀了她……

  无罪而诛不好……

  把她嫁出去吧。

  ……就嫁到吐蕃去吧。

  ……

  大唐·高宗时期

  李治看着手里来自荆州的上表,脸上无悲无喜。

  但扶在锦榻上紧握成拳的手,表明了心中的不平静。

  “陛下,应国公之子武氏元庆、元爽,暗藏甲胄十套,具装三十,弩五张。”

  “按《唐律》私自藏有一领甲胄和三张弩机者,流放两千里。”

  “私自藏有三领甲胄和五张弩机者,应判处绞刑了。”

  殿下,长孙无忌叉手行礼说着武氏兄弟的罪行。

  合上奏折,李治轻抬眼眸,瞥了一眼天幕里大败溃输的武家子又看向长孙无忌。

  “舅舅,你定要如此吗。”

  长孙无忌沉默一下,随即缓缓道:

  “不管陛下信与不信,臣始终忠于陛下。”

  李治微笑着点点头。

  “是啊,结党营私,避塞言路,大权在握。”

  “上一个这样忠于国家的,还是隋文帝呢。”

  大殿内一片沉寂。

  片刻后,长孙无忌抬头看向李治。

  “陛下,臣有几句肺腑之言想与陛下说一说。”

  打量一阵,李治摆摆手。

  宫人如逢大赦般鱼贯而出。

  “伱也出去。”

  一旁记录起居注的大臣闻言一愣,刚想开口维持一下史家忠贞。

  就看到当今天下的两个大佬默默注视着他。

  低头,搂纸,跑。

  “你知道什么该记什么不该记。”

  官员僵了一下,回身叉手行礼,转身快步离开。

  “说说吧,舅舅。”

  “你知道的,有八议在,武家那两兄弟不一定会死。”

  李治看着空无一人的大殿,满不在意的说着。

  长孙无忌低着头沉默一阵,随即开口道:

  “陛下想削弱世家门阀,臣明白。”

  “但不能继续用武氏女来做这件事,臣不是为了自保而言此,是为了太宗皇帝的子嗣而言之。”

  李治点着扶枕,心下顿时明白过来。

  他怕了。

  他怕朕会放弃媚娘另寻手段对付他,所以来讲条件了。

  “陛下,天子为牧,设官分职,此三代兴盛之缘由也。”

  “当今天下不以德行品秩为高低,而以地方小道为枚举,此国之不大不利。”

  “臣请重立氏族志,以官员品秩数氏族之列,以表臣德。”

  李治嘴角上扬,媚娘啊媚娘,不成想你的威力如此之大。

  “私藏甲胄,还是十副,只此一列就罪无可恕。”

  “武氏昭仪,不能善睦家亲且御前失仪,贬为才人。”

  “念生养有功且怀有子嗣,仍行昭仪之例份。”

  长孙无忌低着头,眉头微皱。

  皇帝的想法很直白,你的条件朕答应了。

  但怎么做是你的事,做成什么样自己想。

  思考了一阵,长孙无忌无奈接受。

  能和平解决且让武氏远离,已经很好了。

  真要是继续废王立武……他也拦不住。

  天幕没说,但不信自己一点动作都没有。

  而有了动作都无法阻止只能说明两个问题。

  一是皇帝在短短时间内就让武氏女的身边围绕起了一股势力。

  二是皇帝开始不讲理了。

  毕竟废后这件事,可以是公事,也可以是私事。

  按公事办大臣的进谏正常,按私事办大臣的进谏就是挑拨天家。

  是公是私,全在皇帝的嘴里。

  而在非一言堂的朝堂,是公是私一目了然。

  “臣明白。”

  “但有一句话臣一定要说。”

  长孙无忌笑了笑,目视李治低声道:

  “望陛下能念着太宗皇帝的晚节,顾着文德皇后的贤名。”

  “武氏经事先帝,众所共知,天下耳目,不可蔽也。”

  李治深深的看了他一眼,淡淡道:

  “舅舅,我也有一句话想告诉你。”

  “辅佐皇帝,不是代替皇帝,该避嫌时还是要避一避为妙。”

  两人对视一眼,随后相视而笑。

  明白了底线和筹码,一切就好谈了。

  ……

  【时,突厥默啜已知孙万荣倾巢寇幽州,其老巢柳城新城唯留老弱妇女,发兵围之,三日而克,皆俘之以归。】

  【六月,孙万荣闻讯,军心大乱,奚人反叛攻其后,神兵道总管杨玄基迅击其前,契丹军遂大溃。】

  【孙万荣率轻骑数千仓皇东奔,前军总管张九节迎头阻击,遂与奴逃至潞水东,后被奴仆斩首,契丹平定。】

  ……

  天幕上。

  河北之地一片血色。

  无数百姓睁着双眼被层叠在一起。

  刨开的胸腹仰对苍天。

  凄厉的鸦鸣声不绝于耳。

  叼着血肉振翅高飞。

  洛阳·太初宫。

  群臣看着大殿内洋洋得意的王公,皆无奈低头。

  而一位身穿深青服的官员则大步出列,对着王侯怒目而视。

  随即对坐在上首的武则天高声道:

  “那些所谓的叛国者都是些手无寸铁的百姓!”

  “他们无力反抗契丹人的胁迫,为了生存才不得不从贼,岂有叛国之心?!这是国家没保护好百姓,岂能反罪与百姓?!”

  “反倒是武懿宗!”

  官员忍不住剑指王侯,怒声厉喝:

  “手握二十万重兵!却遇敌数千人便望风而走致使贼人坐大!”

  “到头来却将罪过全部归之于百姓!”

  随即高举笏板,跪地叩首道:

  “陛下,若要杀!臣请先斩武懿宗以谢河北!”

  ……

  【战胜后,武则天命武懿宗、娄师德、狄仁杰分道安抚河北民众,收拾残局。】

  【继承了对内重拳出击的河内王武懿宗,把那些被契丹裹胁的民众都视为叛逆,一旦捕到就剖腹取胆,极其残暴。】

  【河北民众把他与契丹的猛将何阿小并称,道是:“唯此两何(河),杀人最多!”】

  【武懿宗还朝后,又上奏请求将河北民众从贼者尽行灭族。】

  【满朝大臣皆不言语,唯八品官左拾遗王求礼当着武则天的面大骂武懿宗畏敌如虎,陷民众于水火,是不忠之徒,唯有斩首以谢河北百姓。】

  【武懿宗不敢反驳,司刑卿杜景俭趁机请求赦免河北被胁迫之民,武则天接受了这个建议。】

  ……

  大汉·文帝时期

  刘启叹息一声。

  “满朝大臣只有一小官敢直言上谏。”

  “这是亡国之兆啊!”

  刘恒诧异的看了一眼他。

  这小子还真听进去了?

  原本他不蠢啊!

  ……

  炎汉·光武帝时期

  刘秀擦了擦眼角。

  河北之地民之多艰啊。

  这可是朕的龙兴之地啊!

  ……

  汉末。

  曹操叹息不已。

  冀州之地…

  世祖得之以称帝。

  袁绍得之以称雄。

  孤得之以称王……

  莫不是我们三人透支了地德?

  曹操暗自疑惑,又摇了摇头。

  就凭孤和袁绍也配?

  哎……果然是世祖……

  ……

  【经过与契丹和突厥的战斗,武则天彻底明白了自己就不是横扫天下的那块料。】

  【并且反思早期战略思想的失误(放弃四镇)是肇祸之端。】

  【把良将屠戮殆尽,几次征伐所用非人,也是战败的原因。】

  【所以后续的武举开科就是基于此。】

  【在战后的科举考试中,也亲自出策问,有“使三圣(高祖、太宗、高宗)遗黎,九州故地,飘然零落,可不痛哉”这样的反思之语。】

  【可见她并不是文过饰非之人。】

  ……

  {这点倒还真不知道,一般就是杀大臣杀宗室,对外战争拉胯。}

  {武则天是有优点的,就是优点没槽点多。}

  {人嘛,都爱吃瓜,没几个像作者这样傻得呵浪费大把时间去“洗”一个人。}

  {?什么鬼,他这也叫洗?洗什么了?}

  {嗯,把人家做的事说了一遍。}

  {拉倒吧,四镇丢了捡捡了丢谁造成的?}

  {你可闭嘴吧你!}

  {狄仁杰入相后曾经提出建议,主张再次放弃四镇,交给突厥。放弃安东,交给高丽。让中国坚壁清野,退守塞上。}

  {张柬之也提出类似建议,请求放弃泸水以南诸镇,退守嶲州,把相当于现在的云南、川西等一大片土地全部放弃。}

  {他们的意思是国家彻底采取守势,本土以外的一切领土都可放弃不与列强争霸。}

  {但武则天没有采纳这些意见,没有再犯当年撤销四镇的错误,而是坚持守住四镇和凉州这两个前出基地。}

  {从两面钳制住吐蕃,并割断吐蕃与突厥的地理联系,避免再次出现三国交侵大周的窘迫局面。}

  {最后,还是基本延续了唐太宗的对外战略,用武力威慑周边,决战皆在境外,以保本土安全。}

  {不然你以为她保全疆域的功绩是怎么来的?!}

  {等等!嘶……这不会就是她被黑的原因吧?}

  {………保全疆域……割据……完颜构……嘶!有可能啊!}

  ……

  武周。

  武则天微微皱眉。

  完颜构?

  天幕上的意思,难道是这完颜构不能保全土地?

  ……

  大宋。

  赵匡胤不由看向赵匡义。

  “完颜这个姓氏你听说过吗?”

  “好像不是中原的氏姓啊?”

  赵匡义思考了一阵,摇头道:

  “臣弟未曾得闻。”

  “想来是大宋之后的朝代吧。”

  赵匡胤沉思着。

  莫不是顶替了大宋的朝代?

  那朕应该未雨绸缪一番。

  ……

  南宋。

  面色涨红的赵构指着天幕,气的发抖。

  殿内大臣默默不语。

  先前提了一句完颜构,众人不解其义。

  但天幕上的这句话基本是点名道姓了。

  后世人的嘴可真恶毒啊。

  不过既然能保全南方又何必去费力北伐呢。

  又不曾短了逍遥快活。

  除了个别大臣面色冰冷,其余者皆面色淡然。

  ……

  【公元698年,阿史那默啜发兵十余万来攻武周,号称助李家天子夺回皇位。】

  【河北一带的各地纷纷征发百姓修城备战。】

  【武则天更先后发兵四十五万前去迎战,除了留守神都和各地必须的驻军外,全国能动员的常备军几乎都发动起来了。】

  【突厥攻进河北后,烧掠诸州。】

  【同年,武则天的侄儿武承嗣、武三思数次使人游说,请谋立为太子。武则天犹豫没有松口。】

  【狄仁杰劝说武则天此时应还政于庐陵王李显,不给突厥以进犯的理由。】

  【九月十五日,复立庐陵王李显为皇太子,大赦天下。】

  【十七日,武则天任命太子李显为河北道元帅、狄仁杰为副元帅,征讨突厥。】

  【当时应募者不满千人,但一听说此次是太子李显挂帅,几日内竟有五万多人投军。】

  【大军还未开拔,阿史那默啜便尽杀所掠赵、定等州男女八万余人,退还漠北,武则天遂改任狄仁杰为河北道安抚大使。】

  【公元700年正月,以西突厥竭忠事主可汗斛瑟罗为平西大总管,镇守碎叶。】

  【三月初六,令东至高丽国,南至真腊国、西至波斯、吐蕃及坚昆都督府,北至契丹、突厥,并为入蕃,以外为绝域。】

  ……

  天幕上。

  暗夜笼罩长安。

  月光流淌下来。

  长安城。

  五百多名甲士直奔玄武门。

  禁军士兵被砍杀于殿外的回廊下。

  绝色男宠扑倒在肮脏的血泊中。

  集仙殿。

  老态龙钟,鬓发惨白,皱纹累累的武则天看着榻前的众人影,

  ……

  【解决了继承人的问题后,武则天开始耽于享乐,大修宫殿、佛寺。】

  【面首张易之、张昌宗兄弟插手朝政,霍乱国家。】

  【公元705年正月二十二日,武则天病笃,在迎仙宫集仙殿卧床不起。】

  【宰相张柬之等大臣交结禁军统领发动政变,率禁军五百余人,冲入宫城,杀二张,包围集仙殿,要求武则天退位。】

  【二十三日,李显代理国政,施行大赦,改年号为神龙。】

  【二十四日,武则天传位给李显。】

  【二十五日,李显于通天宫即皇帝位。】

  【二月初四,恢复国号为唐,百官、旗帜、服色、文字等皆复旧制,复称神都为东都。】

  【公元705年十一月二十六日,武则天在上阳宫病死去世,享年八十二岁,遗诏省去帝号,与唐高宗合陵,称“则天大圣皇后”。】

  结束的有点突兀,但后面没什么好写的了。

  请收藏本站:https://www.bqgdo.cc。笔趣阁手机版:https://m.bqgdo.cc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